大家好,动力电池包测试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动力电池包测试标准 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动力电池包测试和动力电池包测试标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成功通过电池魔鬼测试,东风日产ARIYA艾睿雅如何做到的
电动车在中国市场越来越火,但摆在消费者眼前的一大难题是,买电动车究竟该关注什么?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车进入“4秒俱乐部”,加之大容量电池、8155芯片的普及,电动车同质化日趋严重。这个时候,还存在技术壁垒的“电池安全”不仅成为消费者选购新车的关键要素,也成为各大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最近,东风日产ARIYA艾睿雅以超安全电池技术成功通过中汽中心“高压冲水、4倍国标温度冲击、耐久振动”三项魔鬼测试,电池安全得到权威背书,可以称得上是电池安全领域的“优等生”。
三重魔鬼挑战
提及电池安全测试 ,可能大多数消费者首先想到的会是针刺实验,对于动力电池来说,难度确实大,但它主要还是检测电池内部短路热失控承受能力,相对而言有一定局限性,因为除了内部结构外,电池包外部结构安全,以及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至关重要,为此中汽中心特意进行了更加全面、苛刻的三项魔鬼测试。
首先是高压冲水,和整车淋雨测试有些类似,不同的是电池包的冲水测试,不仅仅是全方位的淋雨,而是经过加压后的高压水枪长时间持续喷射,检测电池包是否漏水。没有意外,ARIYA艾睿雅电池包安全通过。
其次是四倍国标温度冲击。ARIYA艾睿雅电池包要在-40℃中保持6小时,然后迅速升温至>60℃继续静置6小时,冷热交替20个循环,循环次数是国标的4倍。如此热胀冷缩,对电池包外部结构以及气密性要求极高,ARIYA艾睿雅又一次顺利通过,且内部无任何结构损伤、开裂,和起火爆炸现象。
同时,还要经过耐久振动测试,最终ARIYA艾睿雅电池包经过拆解解析,内外部结构无损伤、无泄漏,成功挑战三项魔鬼测试。
九重结构防护保驾护航
对于ARIYA艾睿雅而言,电池包能顺利通过中汽中心的严苛测试并不意外,因为它拥有九重物理结构防护,如同钢铁侠战衣一般守护内部电池包安全。
一是守卫电池包内部的结构安全。
比如ARIYA艾睿雅电池包在内部电芯之间加装了气凝胶,好比在各个电芯之间配备了一套“防火墙”,万一某一电芯发生短路出现热失控,气凝胶就起到隔热隔爆的作用,将危险局限在最小范围内;
还有一体式铝制电池方舱,它带有六道强化铝柱横梁,可提升电池包耐挤压碰撞强度,保护内部的电芯和模组。
二是避免外部力量对电池包的冲击。
这就好比钢铁侠的纳米战衣了,可以做到“刚柔并济”。“刚”的一面是在电池包下方配备了底盘装甲防护,钢筋铁骨,以绝对硬实力防止在行驶过程中外界物体对电池舱的直接冲击。
同时,这套战衣还有“柔”的一面,以柔克刚,比如电池舱充分预留前后、左右及下方溃缩保护空间,好比在电池舱周边装了一圈海绵,起到缓冲、卸力的作用,其侧面碰撞冲击能量吸收达到C-NCAP的1.98倍。
在此基础上,ARIYA艾睿雅电池包还有一套自己的“贾维斯”,也就是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它会实时监控电池包的运行情况,比如对电池200+项,最短10毫秒进行实时监测,智能调整电池工作状态,确保高低温环境条件连续快充情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的充放电功率,有效提升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在这九重安全防护结构之下,ARIYA艾睿雅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电池安全领域的优等生。
守护电池安全生命线
在电气化道路上,日产自始至终一直在电池安全领域默默耕耘,安全已然成为日产在新能源市场深入骨髓的DNA。
作为一家拥有76年纯电底蕴和超25年电池研发制造经验的车企,日产在1996年就推出全球第一台使用锂离子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在北极极端环境下工作6年均未出现过电池故障。
以搭载锂电池的日产LEAF聆风为例,这款全球首款量产纯电动轿车,截至2022年2月,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10亿公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因锂电池用电安全引发的重大事故,这些都为日产在电气化领域打上了安全标签。
而在生产制造上,不同于一些品牌直接代工模式,将汽车最重要的安全、品控交予他人之手,东风日产一直坚持电池技术全链路自研。
比如在武汉,东风日产部署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主阵地——武汉工厂,坚持以日产全球高标准定制电芯,自研电池包设计方案、独立专线生产,例如ARIYA艾睿雅电池包生产经全新双组分聚氨酯自动涂胶工艺,层层保障电池安全和经久耐用;同时,100%严格检测筛选,确保电池安全和质量,保证电池的高安全、长寿命与高密度。
对于东风日产来说,一切工作都以安全为主,不惜成本,倾尽全力守护电池安全的生命线。
总结
燃油时代,东风日产之所以卖得好是因为“发动机好”,而在纯电时代,东风日产的好,关键在于“电池好”。
东风日产在电池安全领域不遗余力的技术输出,为电池舱构建全方位守护,让ARIYA艾睿雅成为电池安全领域的优等生,这不仅在设计、性能、智能化趋同的新能源市场,让消费者看到了电动车新的亮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用户的电池安全焦虑。
更何况目前东风日产在价格上还给出了极大的诚意,截止3月31日,补贴后长续航版仅需22.48万起、长续航顶配版23.78万起、高性能四驱版26.78万起、高性能四驱顶配版28.28万元起,更有免费基础保养、终身免费车机流量及两年0息多重福利。对于注重用电安全又讲求质价比的用户来说,ARIYA艾睿雅无疑值得选购。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天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暴虐”动力电池,看着都心颤,极狐如何经受这波考验
眼下新能源车销量飞增,尤其是纯电车型,有静音、经济、智能的优势,为城际代步用户带来了优良体验。不过除了在电池续航、补能便利性之外,安全性也是消费者着重考量的指标,毕竟路况复杂多变,谁都想在极限的情况下,座驾依然能保证全车人的安全,电池安全设计及测试将是关键。
最近,有一家媒体对极狐电池组进行了“暴虐”测试,视频中被拆解的极狐品牌动力电池经历了各种残酷撞击,除了高强度拖行之外,还撞击了红砖墙、水泥墩,每一项看上去都让人心惊胆战,但拆开之后又完好无损,且看极狐是如何做到的。
高速撞击水泥墩儿 外框凹陷电池组依然完好
针对极狐动力电池组的考验,测试者可谓是“煞费苦心”,直接把电池拖到了北京金港赛道,并且在电池上焊接了拖拽钩,前面是一辆整装待发的赛车,或许你已经猜到了,这块动力电池将由车辆拖拽,在赛场上“疯狂摩擦”,看起来相当刺激。
那在实际测试中,电池组完全接触地面,撞击空气转及红砖墙时完全没问题,但最后两辆车左右各拖一条绳,拉着电池组撞击水泥墩子时,还是非常惊险的,毕竟这么快的速度,加上水泥墩体积很大,电池会不会撞击爆燃,结果很难说。而实际测试结果是,水泥墩被电池组撞碎,当然,电池组外层保护铝架同样发生了形变,产生了一些撞击凹槽。
随后主持人又将这块被“摧残”许久的电池搬到了实验室,经过拆解测试,电池组电流电压正常,放电同样正常,虽然外架变形,但里面电芯依然完好,这波操作很难让人不信服,极狐在电池安全上做了什么?
三重安全保护 就一个字“硬”
功夫里有句话说得好,在力量面前,技巧不值一提。这句话放在电池安全里特别合适,在坚硬的框架之下,其它安全技术都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为了保证电池包不被入侵,极狐电池包有三重防护,首先是在车身的A柱、B柱及门槛梁位置,使用了高达1500MPa的热成型钢,并在内部嵌入钢铝材,“外硬”的同时“内软”,在防撞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吸能效果,而电池外部框架亦采用6系铝合金打造,把电芯变成“不可变形区域”,与乘员舱一样的安全。
而在电池下方,极狐设计了防托底机构,动力电池底部是三明治式底护板,通过双层铝合金板以复合工艺连接,有效减小底部冲击导致箱体变形风险,这个底护板可以满足国内和欧洲碰撞标准,并且这个底板还集成了液冷功能,安全性换热面积可提升30%以上,实现零部件“一件两用”。
在电池包内部,同时设计有四横一纵加强梁,等于是给电池安装了“龙骨”,高强度箱体设计围绕电池模组,形成横纵交织的立体结构,将来自外界的碰撞能量分解吸收,让电池包不受挤压。
封装细节出众 电池仓内依然整洁
极狐动力电池组经过“暴虐”之后,外框已经满盖尘土和划痕,但是外壳接缝处并没有任何撕裂,并且电池仓内光洁如新,这与其独特的封装技术有关,与许多电池外壳是焊接密封不同,极狐动力电池使用了在线硅胶发泡技术与FDS自攻钉结合技术,保证水及灰尘不会从连接处进入,让电池的工作环境更整洁。
此外,极狐动力电池采用了世界排名前十的SKI提供的电芯,结合北汽新能源先进的电池包整体设计、制造、验证能力,打造行业出色的电池包能量密度,通过多道工序把关,实现百万公里零故障。
为了让电池生产有一致性,它的电芯车间全线自动化率达到95%,电池模组车间全线自动化率达到83%,电池PACK车间全线自动化率达到53%,从而让电芯品质如一,然后在经过200多项电池测试项目,整车20余种碰撞工况,1000+小时仿真测试,100+轮次实车测试后,才有了这次疯狂测试后,依然如初的品质。
总结
车好不好,试试才知道,那极狐电池组好不好,经过这次严苛的测试之后,大家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可以说,极狐IMC平台架构下的高安全三电等关键技术与关键系统,为车身和电池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测试也能多去举行,让人们充分了解电池组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同时了解各家电池技术的特点。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嘻哈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东风最新动力电池系统通过实车测试 CLTC续航1000km以上
易车讯 由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研发的动力电池系统,日前取得新突破,该动力电池系统基于自主高效成组技术开发,已通过实车测试,能量密度突破230Wh/kg,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经样车搭载测试,该动力电池系统C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续航里程已达到1000km以上。
该动力电池系统采用智能全天候电池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毫秒级响应速率。在高精度SOX(电池状态)估算及锂枝晶自修复技术的加持下,该动力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人机交互体验及续驶里程计算准确度得到极大提升,有效缓解电池续航压力,解决用户用电焦虑。
该动力电池系统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框架,实现电池一阶模态60Hz以上,可达国家相关标准2倍以上(≥200KN挤压力,结构无失效);通过结构拓扑优化,可实现电池包结构耐久达国家标准3倍以上。
此外,该动力电池系统还导入灭火系统实现快速灭火,全方位保障用户驾乘安全——模组上方布置喷淋灭火管道,灭火管道与模组集成,管道部分位置采用特殊材料,遇高温融化后触发喷射六碳全氟酮气液双相态灭火溶剂,实现快速灭火。
在试验过程中,该动力电池系统在多点触发电芯热失控的条件下,可在电芯急速降温的同时保持热失控电芯相邻电芯正常工作,实现电池系统0热失控,实力为用户驾乘安全保驾护航。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用什么仪器检测锂电池包里的漏电节?
打开APP
打开APP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检测目的
通过检测动力电池组系统的绝缘电阻,判定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是否漏电。
(注:被测量的绝缘电阻是满足安全目的定义的一适当的值,可以比实际的物理值低)
二、应用范围
以下情况需检测动力电池组系统绝缘电阻,以判定动力电池组系统是否漏电:
1、动力电池组系统总成出厂检测;
2、动力电池组系统总成装配于整车前检测;
3、连接动力电池组系统正负极线束前检测;
4、车辆漏电传感器报警时检测。
三、检测注意事项
动力电池组系统为高压电源,纯电动车型或HEV车型为高压电路,因此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电击或漏电。在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步骤。
1、对动力电池组系统或高压回路进行操作时断开电源
①、务必戴绝缘手套。
②、拔出紧急维修开关手柄,并将紧急维修开关手柄放置在指定位置由专人看管,以防其他人员误操作。
③、在车上测试时,先拆卸动力电池组系统负极连线和正极连线。
2、使用绝缘手套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必须检测手套是否有破损、破洞或裂纹等。
②、切勿戴湿手套。
③、在整个动力电池组系统或高压回路操作过程中请始终带好绝缘手套。
3、进行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①、工作开始前,一定要断开电源。
②、操作动力电池组系统或高压回路需要戴绝缘手套,绝缘手套使用。请参考绝缘手套的注意事项。
③、不要携带任何类似卡尺或测量卷尺等的金属物体,因为这些物体可能掉落,从而引起短路。
④、拆卸任何高压配线后,立刻用绝缘胶带将其绝缘。
⑤、操作完成后,应再次确认在工作平台周围没有遗留任何零部件或工具,以及确认高压端子有绝缘保护。
四、检测条件
1、检测设备:电压表、绝缘电阻测试小线
①、检测用电压表精度不低于0.5级,要求具有直流电压测量档位,量程范围不小于或等于500V.
②、绝缘电阻测试小线由电工鳄鱼夹、高压电阻R0(R0=100±10KΩ)高压导线组成。电工鳄鱼夹要求耐压为3KV;高压电阻耐压为3KV;高压导线耐压为3KV,过电流能力大于5A.
③、检测用万用表和绝缘电阻测试小线,应在鉴定合格的有效期内。
2、检测环境
①、温度:-15℃--40℃
②、相对空气湿度为:25%--90%
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动力电池漏电检测在较干燥的环境下进行。
五、检测方法
1、测量动力电池组系统负极与托盘之间的开路电压V1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图 1 V1 的测量
2、测量动力电池组系统正极与托盘之间的开路电压V1‘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图2 V1‘ 的测量
3、比较V1和V1’
4、并联R0电阻(注:R0=100±10KΩ)。
注:操作需带绝缘手套。
①、如果,V1V1,则在动力电池组系统负极与托盘之间并联R0电阻。同时,用电压表测量R0电阻两端的电压V2.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图3 V2的测量
②、如果,V1
动力电池组系统漏电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图4 V2’的测量
5、计算动力电池组系统的绝缘电阻。
①、如果V1
Ri=(V1-V2)*R0/V2
②、如果V1V,1,,绝缘电阻Ri的值由下式计算:
Ri=(V1’-V2‘)*R0/V2‘
六、要求
按照标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绝缘电阻值,除以动力电池组系统的标称电压U,所得值要求大于500Ω/V
长城车辆电池包安全实验 碰撞/火烧等极端情况均通过
易车讯 近日,长城携手汽车质量评判权威机构,对魏牌玛奇朵DHT-PHEV的动力电池包进行了四项严苛的试验,以此来向消费者证明车辆电池包的安全性。
本次试验分别模拟车辆发生碰撞、火烧,以及恶劣天气下遭遇泡水及高低温冲击等多重极端使用场景,以近乎严苛的考验铸就消费者信任的屏障。
交通事故中,碰撞时有发生。在事故中,新能源汽车电池最容易发生外力挤压受损,从而引发安全隐患。所以,电池包外壳能否在车辆遭受巨大压力撞击时,有效保护电池组不受到外力破坏,是考察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重要一环。
本次试验中,电池包在受到100kN(相当于10吨重量)压力后,外壳只有轻微形变。内部电芯毫发无伤,更无起火、爆炸等现象。足以证明,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乘客可以避免受到因电池问题引发的二次伤害。
重大交通事故往往引发严重火灾。车辆因外因起火的情况下,电池包能够保持稳定也是新能源车辆安全的重要考察因素。在本次的火烧实验中,首先将电池包预热60秒,再将其直接燃烧70秒,最后间接燃烧60秒,电池包能够坚持在明火中炙烤3分钟,不起火不爆炸的稳定表现,恰恰为乘客争取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今年南方遭遇雨水灾害,造成人员和物资的巨大损失,令人痛心不已。与此同时,关于新能源汽车涉水的安全性也再次引起热议,因为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水是高导电的物质,而新能源汽车是以电驱动的交通工具,那么电池包的防水性到底如何呢?
本次进行了整车浸水试验,模拟了车辆遇到暴雨或者积水时的极端情况。为验证正常水质且测试电池是否漏电,实验人员在水池中放养金鱼。在浸泡超16小时后,金鱼依旧在水中游来游去,且通过玛奇朵DHT-PHEV配备的智能泊车功能,手机蓝牙连接车辆,人在车外遥控车辆出水。车辆并没有因为水浸泡,出现密封性不佳、漏电等情况。这让新能源车主对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暴雨浸泡、涉水通行等情况更为安心。
新能源车用户会遇到,冬天电池续航减少,充电速度变慢,高温充电又担心起火的问题。以上起因于环境对电池包稳定性的影响,电池包在极端温度下不会因热胀冷缩引发化学变化或者物理伤害,表现的越稳定,则以上问题越不会发生。
本次温度循环冲击试验。电池系统要先在-40℃的低温中撑过8小时,待温度迅速上升到60 ℃后,还需同样坚持8小时,如此反复高低温循环几次后,最终电池不但没有泄漏破裂、起火爆炸,还保证了正常工作水平。
电池包在极热极寒变化中安全稳定的表现,让天南海北的车主无惧温差选购。同时,即便前往新疆、西藏、甘肃、陕北等极端气温天气,也可不惧温差果敢奔赴远方。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动力电池包测试和动力电池包测试标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